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Ramadan

封齋的作息很標準,父母會在凌晨大約三點叫大家起床吃所謂的「封齋飯( Suhoor,也有人稱作 Imsak )」,大約四點多就差不多要日出,就開始不吃不喝,也不亂想事情、不亂說話、不亂做事,也就是所謂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一直到傍晚六、七點要日落的時候,再把碗筷擺出來,吃所謂的「開齋飯( Iftar )」,然後到了凌晨三點再把我們叫起來吃飯,就這樣一直循環到齋月結束。

每一年的齋月都有不一樣的封齋及開齋時間,穆斯林究竟是怎麼知道幾點幾分日出、日落?其實每一年清真寺都會在齋月前發送一個禮拜時間表,而這個表上面詳細記載了五次禮拜的時間(註二),而封齋的時間也就是一天中第一次禮拜的時間,開齋則是在第四次禮拜以後,要日落的時間,至於幾點幾分的資料,則是由中央氣象局的天文台熱情贊助。
雖然從小就開始練習封齋,但即使是成人也不見得是人人都一定要封,也沒有規定只能在齋月裡封齋;身體狀況不甚理想的老人或是病人,懷孕的婦女以及旅途中的人,都可以選擇不封齋,也可以說是跟齋月請個假,但是有借就有還,等到這些人之後有能力了,再找時間補封齋就好了;如果在齋月期間都有照常封齋,但是平日也想清清腸胃、讓精神和腦筋清靜一下的話,也是可以在平日封齋,算是滿人性的規劃。


齋月中除了禁食、禁慾之外,念經、禮拜也會做的比平時更勤勞,因為齋月是個吉慶的月份,在這個月當中所作的善功是平時的數倍。一般的日子裡,晚上的禮拜是一天中最後的一次,但是在齋月通常會在這一拜之後繼續禮稱作「 Tarawih 」的禮拜,在有些地方,到了齋月最後十天,更是會在凌晨時禮所謂的「長拜( Qiyam )」,就是一般禮拜的加長版,所以齋月期間在穆斯林國家常常會見到清真寺到了半夜依舊燈火通明,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更完善地盡到每一位穆斯林的義務,讓自己更接近真主。
過完了齋月,就是「開齋節」,顧名思義,它就是慶祝開齋的一個節日;伊斯蘭裡其實就只有兩個節日,一個是齋月結束時的開齋節( Eid Al-Fitr ),另一個是朝覲( Hajj )結束時的忠孝節( Eid Al-Adha )。如維基百科所說,開齋節這一天都會一大早就到清真寺禮拜,再跟親朋好友互相祝賀,也會跟過年時跑親戚拜年一樣,一家一家的去吃吃喝喝,那種突然可以在白天吃喝的感覺其實真的很妙。


簡單的講,一天五次禮拜時間依序為:日出前、中午、下午、傍晚(日落)、晚上。


: 通常清真寺的Muezzin與Iman會有兩位不同的人擔任: 如果真的都沒人的話Iman也可以兼任Muezzin的任務: 過去我在大馬士革的清真寺發現有趣的一點: 那就是Muzeein的喚禮由錄音機放送: 我問我朋友為何不是真人而機器: 他則和我解釋喚禮都是來自人的聲音並沒什麼不同


推 degh:Abaya是普遍的黑袍,burga是遮到只剩下眼睛(額頭跟鼻子有條線)

Niqab跟Burqa的差異就在額頭跟鼻子中間有沒有連起來

Hijab也就是穆斯林女性普遍的頭巾

Niqab跟Burqa在海灣地區比較常見,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印度的八卦

我是去自助旅行印度的大城市 加爾各答 德里 孟買差不多都是這樣
人和動物都滿不在乎地當街在市區路邊大小便然後他們夏天會瘋狂下雨 有時候一整天下個沒完沒了 市區又排水不良就可以看到雨水一直漲起來 馬路瞬間變成小池塘不知道人還是動物的便便就隨波逐流地在路上飄來飄去這時候你就會強烈渴望自己能浮在半空中走路 不要接觸地面
孟買大概有錢人多 經濟發展比較好 所以狀況有好一點
但像在瓦拉納西大小便食物飲水刷牙洗澡洗衣服灑骨灰沉屍體水葬通通都在恆河邊一起完成看到一群對著河裡尿尿便便的人旁邊另外一群人正視若無睹地刷牙洗澡洗衣服洗得開開心心 還有爛掉的牛屍體漂過去臉會一整個起黑線////

我有去參拜印度教和錫克教的廟宇他們都要你脫鞋子進去 你也就乖乖照作赤著腳在裡面走一圈拜拜完出來後要穿鞋子前 看看腳底板....靠 我是瞬間得了烏腳病嗎=.=?為了腳底怕弄髒鞋子內部還要用好幾張濕紙巾狂擦 (-->好險我有帶很多濕紙巾去)
廟裡面也都會點香 感覺得出來信徒尊敬神明的用心但很抱歉的 味道聞起來都很像迷魂煙的怪香只要聞一下下頭就會很暈 比汽車香水還強


國際連鎖集團的飯店應該就OK了吧像我在德里住Meridien 星級飯店該有它的都有
但豪華歸豪華 該停電時也照樣要停第一次看到飯店浴室和客房裡頭附好幾組火柴和蠟燭給客人時還覺得哇好浪漫喔 那我晚上要來洗燭光澡
結果 到了晚上七八點多 整棟飯店內電力供應就開始斷斷續續的最後完全失電連空調都沒有了連服務生來送room service也是點蠟燭端過來的 (無言)
但是孟買似乎就沒有德里這種連市區都會停電的離譜問題我住Taj (-->這間好像是印度首富的塔塔家族開的? 真的很豪華 而且在當地頗有歷史地位 以孟買為背景的小說 這家飯店常常會被寫進劇情裡)
Taj的客房就沒拿火柴蠟燭來對付房客


關於食物: 每天午餐晚餐跟客戶去吃: 大概吃的都是咖哩雞咖哩羊: 加上Nan麵餅之類的: 幾天下來快吃到吐了: 沒有牛肉料理是正常(馬路上常有聖牛橫行 車子還不能惹牠們): 但也很難點到豬肉料理: 後來才知道 其實印度回教徒接近人口兩成: (我以前還以為都躲到巴基斯坦去了): 但是外表上看不出來 都隱藏起來了: 大概他們也怕被印度教徒扁死吧
他們的印回衝突其實滿嚴重的之前聽老師說 在為數不少的印度教激進份子的觀點中那些穆斯林們原應屬於傳統社會階級裡的賤民 (就是那種連四個種姓都排不進去的人)如果有在注意國際新聞可以發現印度三不五時發生整列火車被人縱火攻擊幾百名乘客被關在車廂裡活活燒死的事件那種大都和印回衝突有關想想印度教徒其實也滿悍的 全世界找幾個平民百姓敢這樣動穆斯林?
大概因為境內宗教複雜所以他們的食物都有完善的宗教標示圖案 連茶葉上都有標
以便告訴消費者這項產品他能不能吃圖案是一個小方框中 有各種顏色的小圓點綠色小圓點表示本品是全素食 回教徒則要認明紅色小圓點 還滿可愛的XD
而且他們的飲食應該也有受到中國影響像是炒麵和炒飯 幾乎到處都吃得到 炒麵甚至在當地的印地語裡發音就是"敲麵"我覺得很好吃啊 便宜又大碗 不想吃咖哩沾餅加起司球的人也可以選這個


: 他們現在路上的車已經不少了: 大家開的都是一些小車: 最常見的牌子是Suzuki Maruti(鈴木跟印度廠商的joint venture): 第二多的牌子是Tata吧(印度本土最大財團): 在台灣開車 常會生氣很多人不守交通規則 比先進國家混亂很多: 但去大陸看過之後 會覺得台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再去印度看 又會覺得大陸實在算不錯的了 一山還有一山高: 他們開小車 好像就是想要見縫就鑽: 兩線道的馬路會自動變成三線道: 三線道會自動變成五線道
而且他們連道路中央分隔島都能當馬路開 一整個就是強!!
我就有搭過好幾次計程車 司機老愛拿分隔島當超車道用還有那種從分隔島的樹叢中間開過去 跑到對象車道去超車逆向行駛幾百公尺後 再從樹叢中鑽回原車道的司機還邊開邊唱歌 可是我在後座都快心臟病了....


: 馬路上永遠是連續又巨大的「叭~~」聲: 看起來已經有二三十年歷史的公車: 車尾上也一定要噴上「Keep distance」之類的字樣
更常見的其實不是 保持距離
而是這個 -- 請叭我 (Please Horn Me)
幾乎每部大型車屁股上都貼一張 這是怎麼一回事啊??
而且他們的駕駛人很愛用花把整台車"網"起來尤其擋風玻璃 常常貼滿一堆各種鮮豔顏色的神佛貼紙不打緊還有密密麻麻編成網狀的成串鮮花 披散在擋風玻璃上讓人很懷疑駕駛人是不是用超能力在開車 因為那樣根本看不到路吧???
: 印度其實電視媒體滿發達的: 我看不會輸給台灣多少: (大概是有錢人撐起來的吧 電視裡的人的生活跟街上那些人好像聯想不在一起): 很多外商 包括Star TV、MTV之類的都進去了: 但如果你早上起來打開電視: 你會發現 每一台都在播「心海羅盤」: 一堆人跪在印度教上師前面聽講道...


根據我每天收看電視的經驗我發現
1.古裝電視劇十部有九部都在演羅摩衍那(Ramayana) 同樣的劇情不同人在演 整天都是這個 他們是看不膩嗎???
2.現代劇和台灣人一樣 一定都和豪門脫離不了關係 差別在於他們的帥氣男主角全都是樣子臭老的歐里桑 救命啊 我願意珍惜5566的好!!
3.印度人真的很熱愛歌舞片 以致於 連恐怖片也有歌唱劇情 我就看到好幾部 主角被鬼嚇到以後 畫面定格 主角開始以驚恐的表情哇拉哇拉地唱起歌來 唱完以後 鏡頭才轉回去 鬼再繼續嚇主角
艮!!到底是鬼恐怖還是一直唱歌恐怖!!??

嗯恩 例如男主角用深情的眼神邊唱情歌邊超級瑪莉跳


印度人口中信奉最多的是印度教第二就是回教了簡易分辨回教信徒的方式1.已婚婦女蒙著面紗(反正就是看起來你都看不到他只看得到一團布)2.男性會帶著方方圓圓的小帽然後關於之前提到街上回教徒很少之類的我倒是覺得還蠻常看到的啊不要論Agra這種回教城市或是Budahgaya佛教城市 或是大吉嶺這種藏裔城市在一般城市(加爾各答)十個人中遇到一個回教徒 我想絕不是難事去年二月去的時候還剛好遇到某個回教慶典那天街上滿滿的都是回教徒(不過都是男性啦)穿著白袍 戴著小白帽 然後地上舖著白布大家就一起往麥加的方向朝拜


另外關於寺廟方面印度教的寺廟是絕對不會很乾淨的XD因為一般地上大多是泥土地只要下雨什麼的 絕對是泥濘不堪加上地上混有的人畜大小便大家走來走去 帶來帶去嗯 畫面簡單想像一下就...
不過相較之下回教的寺廟就真的給人一種很乾淨的感覺

印度的的航空全是半夜.國內線的機場也是下午3點才有人上班....後來才知道.原來印度是作為歐陸跟亞洲的轉運.所以到達德里的時間一般都是半夜.上次去印度....去的時候是半夜1:30分的飛機.回國的是三點半的飛機. >_<一下飛機人生地不熟,一出機場就被架上計程車.硬是被載到某個錫克教的壇??然後跟我勒索50美金.不給就不開車...時間不到還不能進機場大廳,機位根本不給你進去.還會被趕去機場對面的某個收費等候室.

我朋友剛去印度旅遊回來,他說印度幾乎處處是垃圾"山".連首都及大城市都不例外.在首都新德理,除了他們居住的5星級飯店是正常乾淨的地方之外,一出飯店,街上全是成堆的垃圾"山",街上一堆流浪漢,還有滿街的流浪動物,不只流浪狗喔,還有一堆流浪豬,流浪牛,流浪羊等,還有街上的流浪漢會當街光明正大的大便,毫不掩飾

漆器知識整理

漆器 時繪所需工具一覽

生漆(底漆有紅、黑等色)

腰果漆(從透明、白色、黑色、紅色到綠色等可互相調和創造出新顏色)

松節油或松香油(用來洗滌及調和漆料)

防油手套(使用生漆時穿戴,其實還要穿戴更多東西)

推光尼龍料(上了生漆推光用)

珍珠粉(有多種顏色,用來刷粉上粉時使用)

金蔥粉(用來作效果時使用)

珍珠粉盤(將珍珠粉置於盤內沾取使用)

調色碗(將腰果漆或生漆倒入後與松節油調和使用)

壓克力盤(也可用玻璃版用來洗筆或當調色盤)

畫筆(油彩畫筆小至中號~這東西當然是越貴越好畫)

刷筆(不能碰水碰油,專門用來沾珍珠粉刷再漆上)

漆刷(用來刷生漆用,非一般油漆用刷)

廚房用紙巾(擦拭用)

膠帶、剪刀與複寫紙、畫紙(在時繪一開始時使用)

使用的材料頗多,而使用時過程又極為繁複及花時間,且材料費難找又不便宜(光這些就花了五千多塊錢哩~~想當藝術家沒幾個錢還真不行)




漆器的胎體 主要以木胎為主 (例如木碗,木筷上漆)

也有以竹製品 作胎 或以金屬作胎

台灣的漆樹是日據時代 日本為供應國內漆器日用品的需求 而由越南引進的

大漆(中國漆)的最大優點在於抗酸堿、耐腐蝕,是物質世界已知最好的防腐劑和黏合劑。“滴漆入土,千年不腐。”我國已發現7000年以上的漆器,足以證明我們的先民在這個領域對世界的貢獻。

漆器為日本人生活中使用器物,因此產品種類繁多。如荼托、碗、盤、盒、箱、瓶、筷、刀、叉等尺寸、大小不同的日用品,這些器物胎體白身,早期都使用省產的木材,如水櫸木、楠木、黑松等,民國80年之後則幾乎全用進口木材,以印尼進口的「白木(Ramin)」數量最多。
就產品品級而言,豐原地區外銷日本所生產的漆器只算是普通品或半成品,日方客戶收到貨品後仍須另行細部加工。 或許是大環境所使然,一般台灣人生活中不使用漆器,因此在台灣本地的傳統技師少有製作高級漆器的人才。

採集生漆就像採集橡膠一樣 ,天然生漆白天產量不如夜間,不宜在陽光下採收,早年的漆農必須在三更半夜至太陽昇起前的凌晨時間內,頭戴夜間照明燈摸黑採收。漆農利用先前
在樹幹上斜割的V字型切口,再用貝類外殼〈如使用其他材料會影響天然生漆的品質〉插入V字型的交匯點,盛接樹幹緩緩流出的生漆汁液,待累積將滿即取下,將生漆倒入木桶收集起來。

漆農,一夜一人可割300顆漆樹,但只能採收1公斤生漆,因產量少而讓漆器更珍貴。
天然漆性喜溫溼,溼度在70°至80°、溫度在25°左右是塗漆最優良的乾燥條件,台灣地處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其溫溼度正是髹漆的最合適環境。日治時代,日本人曾將日本種漆樹在台灣種植,可能台日氣候水土不同,漆樹流不出生漆,宣告失敗,日本種漆樹不適合種在台灣。

1920年日本人改從與台灣同屬亞熱帶的越南引進安南漆樹種子播植,在台灣新竹北埔、苗栗銅鑼、南投埔里、彰化八卦山…等地種植漆樹,大部份是由勤儉的客家人種植。漆樹種三年起可採收約七年,樹老了就流不出生漆了,台灣的漆樹林,留在山上未被改種檳榔,老漆樹也流不出生漆了,沒有經濟價值,目前生漆都從大陸、越南或少數日本進口為主

剛從漆樹採集的汁液稱為生漆,乳白色遇空氣即轉成淡咖啡色再繼續變黑。「漆黑」一詞即過去中國人最早發現天然樹漆形成之黑色。生漆剛採集必須經過濾,除去樹屑雜質才可使用在底漆或面漆工序。


天然樹漆的優點耐強酸、耐鹼、耐高溫。具耐久性,乾燥後質地堅硬。具超強黏性,不容易剝落。
溫溼度對天然樹漆的乾燥影響一般而言東西脫水才會乾燥,但天然漆卻相反必須吸收水氣才會乾燥,原因就在其所含的LACCASE酵素,會以空氣中的水分為媒介,產生活性氧化而變乾、變硬,乾硬時間大約一天。但在寒冷的冬天,數十天可能還不會乾;反之,在下大雨的夏天,二、三十分鐘即可乾硬。

古人為了要讓漆器快速乾燥,於是發明「蔭室」,並保持室內溫度在攝氏25-30℃,相對溼度70-80度間。季節對天然樹漆品質的影響天然漆依採收的季節不同,可分初漆(5-6月)、夏漆(7-9月)、秋漆(10-11月),其品質又互有差異。初漆,油份多、漆酚較少、乾燥容易;夏漆,品質最好;秋漆,油份特多、較不易乾燥。

影響天然樹漆的因素金屬礦物雜質---會讓天然漆變黑劣質化。鹽份---會使天然漆酵素失去活性,漆會不容易乾燥。水份---會讓天然漆像麵包般發起來。紫外線---長時間的戶外曝曬,漆膜光澤會受光化、風化影響,產生〝碳酸石灰化〞現象而漸漸消失。

在1959年日本人發展出腰果漆(由腰果殼榨取混調人工物混合製出)
腰果漆的成分是利用腰果殼中的酚分子,能與甲醇等合物質聚縮生成樹脂的原理構成。腰果在高溫下焦化,脫去一部分不純的樹膠成分與色素,再與苯酚、甲醇、桐油等合成。因此,腰果漆是天然與合成相結合的一種塗料。腰果漆的性能接近天然樹漆,硬度大、耐磨性也很好,也耐酸、防水不易氧化,其透明度比天然漆還好。且腰果漆有下列優點:(1)乾燥快,不像天然樹漆需要一定的溫度、溼度。(2)比天然樹漆透明(3)無皮膚過敏的問題(4)與大部分顏料不易起化學反應 (起泡、不相容…等)(5)價格比天然漆便宜
腰果漆的缺點:(1)乾燥太快,畫較為複雜的圖案,操作不便(2)含有苯類有害物質

生漆作品:作品色澤很有質感,而且隨著時間越久畫作越有變化性,許多人會喜歡漆藝多半是因為生漆的特色,但缺點是創作所需時間太長,顏色變化性少且不鮮豔,同時會引起嚴重皮膚過敏。

相同差不多的畫作但腰果漆的顏色就較為豔麗,當然創作所需時間也更短。

腰果漆在創作時所需等待時間亦較生漆來的短

由于腰果漆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气干型漆(是指要依靠空气主要是指氧气才能干燥的漆),首先,腰果漆中含有甲醛殘留物。其次,由于腰果漆是靠催干剂催化干燥,而催干剂主要由环烷酸钴、锰、铅组成,所以成膜后,重金属含量和有机物殘留量均超过GB 9680-1988 食品容器漆酚涂料卫生标准的要求,所以腰果漆不能用于食具和玩具等。干燥后腰果漆有气味主要味源就是环烷酸。由于环烷酸分子量较大,较难挥发,加之腰果漆干燥后将其及其它有机溶剂包裹其中,所以腰果漆干燥后会长期存在异味。另外,由于腰果漆与生漆一样存在色泽深暗的问题,所以以其配制出来的色漆色彩不够鲜艳,许多颜色无法配制。腰果漆与生漆一样不耐光照,所以不能做为户外用漆。


胎體的種類很多,如木胎、竹編胎、布胎 ( 夾紓胎 ) 、金屬胎、皮胎、紙胎、陶胎尿素樹脂成型的塑膠等,只要在胎體表面髹漆來堅牢胎體並美化器物,這些器物一律稱為漆器。

漆除了可使用在木胎體外,尚可以運用在金銀銅等金屬上 布料上 壓克力上甚至石材或琉璃上

其他胎體還有金屬胎體、石頭胎體、陶瓷胎體等,甚至有人拿椰子來當胎體呢^^
一般來說各種胎體的製作不同也十分麻煩,這又是另一門功夫了!

漆瘡,漆咬:

这个没什么好办法治疗,给你介绍个我的经验,当过敏处痒的厉害时,能泡到水的部位就倒点热水试着达不到烫伤就行,烫一烫患处。够不到水的部位,用茶碗倒上热水烫,烫的感觉有些微疼了就停,由其在睡觉前烫一烫,一夜不会被挠破的。每天只要痒了就这样做,不到半月就好。很准的。

我发现黑漆比生漆更容易过敏

根據老師父的經驗...希望還派得上用場,茄苳葉熬煮過的湯汁洗澡擦拭,聽說有效果...
如果嫌麻煩,據說有一種叫「安治癢」的成藥也蠻有效ㄉ...ㄑ買來擦啦!



4、生漆的性能

1、漆膜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漆膜坚硬,漆膜的硬度达 0.65-0.89 (漆膜值 / 玻璃值),适合抛光(推光)。漆膜耐磨强度大,漆膜光泽明亮,亮度典雅、附着力较强。

2、漆膜耐热性高,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一定的防辐射性能。

3、漆膜具有防腐蚀、耐强酸、耐溶剂、防潮、防霉杀菌、耐土抗性佳等优点。

5、生漆的缺点色泽较深,对施工条件要求严格,完全干燥时间较长(完全干燥过程福州人叫:开)。漆膜柔韧性、耐紫外线性能差(也就是耐太阳光照性能差,一般不做户外漆,加精炼植物油可改善这两个性能)、耐碱性能不佳,对部分人体皮肤有过敏现象(但经几次过敏后,人体会产生一种抗体,从此再也不会对生漆过敏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生漆是一种生物漆,如果是化学漆,人体是不能产生抗体的)

6、生漆的应用●是漆器工艺品的良好涂料:如福州脱胎漆器、北京雕漆、扬州漆器等。这些漆器不仅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还因为生漆漆膜光亮,色泽耐久,因而具有经久不会变色,不易污染,不怕虫蛀和耐温等特点。●是优良的防腐漆,经改性后的漆酚清漆是一种重防腐漆,可用于海洋舰艇和船舶的下水部位和各类管道,以及油罐、塔、柜等设备


漆藝蒔繪之作法介紹:

擬圖,一開始建議練習簡單圖案然後利用電腦或印表機列出圖案

將圖畫作最後修飾後用膠帶將其連在胎體上
然後在下方放上覆寫紙於圖上描繪,利用覆寫紙的油墨印在胎體上
建議在圖片標示作畫順序以利後續呈現(多作幾次後作畫的步驟與順序會越來越繁複)

將圖片撕下後將珍珠銀粉或白粉掃在胎體上讓油墨沾上珍珠粉顯影

開始調配生漆或腰果漆利用適當大小的筆作畫
目前本人所能購買到的腰果漆色樣也才9色,因此懂得調配合適的顏色很重要
調製好後還要拿吉野紙作過濾.....(避免漆料的雜質過多)
因此光調製漆料到作畫前就需要很多準備功夫

在八九成乾的七畫上用刷筆梨地(沾上珍珠粉在枝葉上掃上陰影)
可以看得出有些枝葉已經先完成梨地了光看這張圖可以看出光枝葉部分就需要花上四次以上步驟
這還不包含與花瓣重疊的部分喔~~!!

鑲嵌或稱為梨子地:運用貝殼蛋殼或金蔥粉做出效果,當然這也要花上許多時間與功夫

整修--當使用過濾後的漆料上色後依然出現雜質,在等待一天半以上時間等他乾後用1500的砂紙沾水摩擦作畫面,讓畫平整。


從描圖.掃粉.調漆上漆後等著乾就最少要等半個小時以上(依漆的厚度)
然後再刷珍珠粉,整理清潔.再調漆上漆然後再等他乾,乾了在刷珍珠粉
每幅圖都因為作品細膩度,必須要分為很多步驟,不斷重複....
如果要好好的完成一件作品
光第一階段上漆到刷漆完成以致清潔盤面在上漆就要等上許久



今年七月開始重新投入久別的學生生活,到南投縣草屯鎮國立台灣 工藝研究所,研習傳統的各種漆藝技法,蒔繪、變塗、螺鈿、金銀箔、蛋殼貼......等,時間是95年7月3日 起至9月22日 止(共計12週)。 以前做日本的蒔繪板,材料是用改良過的腰果漆 ,客人直接由日本帶來的蒔繪粉,純金粉、銀粉、金箔、銀箔、貝殼.......而此次在工藝研究所用的是純天然的生漆,顏色也是用生漆加色粉研磨而成的色漆。 每天一早八時多開始上課,前一晚即要絞盡腦汁,先把圖稿設計好,胸針、項鍊、耳環、大盤、小盤、漆畫........要用金屬胎、或木胎...哪裡用金箔、哪兒用貝殼.、用什麼樣的變塗.....漆畫的背景如何呈現,如何營造整體的氣氛......................上課時趕緊把想法化為行動,埋頭又是畫、又是磨、還是磨、還是畫、常常一不注意就到了晚上八九點了!這些都不算什麼,重要的是~~要用生漆來完成每一件作品。 早就聽聞很多人被生漆咬得全身腫脹,奇癢難耐,有的甚至於聞到生漆的味道就開始癢

土石流

遠在人類濫墾山坡地以前 , 土石流就是一種大自然的現象因為地震的造山運動隆起的山 , 被大雨沖刷的土石流沖進海裡千百萬年來不斷在台灣島上演人類會覺得土石流是水土保持的問題 , 其實反而是對大自然了解還不夠只是因為過去的人類不住在這些危險地區 , 所以並沒有留下什麼文獻紀錄但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 , 其實土石流就像火山爆發一樣 , 沒有個週期性但一直存在
地質學家的研究理由主要來自於對銅門村地底的探索推翻了過去的觀念 因為土石流並不像火山噴發會有火光和煙霧 , 如果人類沒有靠近土石流區域在過去根本沒有空拍照片這些紀錄設備的情況下 , 人類也感覺不出有這種東西頂多就是在大雨後上山發現道路坍方了 , 但並不知道大雨中曾發生過土石流近代人類開始移居那些土石流危險區域 , 才開始意識到土石流這種東西
地質學家發現原來銅門村在風災以前建村的地質 , 根本就是過去土石流沖積出來的那是所謂的河川沖積扇 , 是一個土石流沖出來的平原銅門的地質是破碎的片岩片, 不連續面發達, 堆積物的結構鬆散, 雨水滲透率極高當遇到水飽和的時候 , 就會形成一種自然的滑動面這個現象也是為什麼有些橋墩受損嚴重的原因....工程人員以為基樁打入岩層了但事實上當水飽和的時候那所謂的岩層就會變成一團沙
大家都知道中南東部的河川短淺湍急 , 平時水量少 , 但一豪雨整條河水量就非常可怕
可是人們移居的時候多半是晴天 , 那裡根本就是個我家門前有小河的優質地區在一處平原上旁邊有一條小溪流 , 對東部人而言是難得的寶地所以就住下來了結果過了十幾年幾十年遇上所謂幾十年或百年防洪頻率才出現的洪水時人們才知道原來自己蓋的地方是土石流沖出來的沖積扇而土石流又再一次造訪當地 , 你根本事先不會意識到會發生這種事情連帶自己住的地方地質吸太多水飽和並且受到土石流的壓力開始滑動於是就發生整個村被沖走或被土石覆蓋的慘況
現在地質學家對於土石流危險區的警告除了來自上游山區的土石鬆動狀況判斷以外也會研究當地的地層並分析那塊區域過去是不是土石流沖出來的有時候居民住了根本不自覺 , 因為從他們住在那裡以來還未碰過土壤飽和的豪雨所以一但發生時災民都不敢相信自己家竟然蓋在土石流的沖積區上有些人堅持不相信專家的警告不願撤離也是因為他們自覺多年經驗都未碰過的關係但大自然的河道其實是一變再變的 , 河道不會永遠保持相同的路線是會改道的只是人類從它上一次改道後跑去在它原本的河道上蓋房子建聚落等大自然又把河道改回來時 , 災害就這麼樣發生了
面對土石流不可能用建堤防的治水方式去解決 , 因為土石不是水流 , 它會堆積積到高度過堤防它就沖進村子裡了....防不住的疏浚也是針對水 , 土石一來你花好幾個月疏通的地方馬上就堆滿了新的土石唯一安全的辦法就是遷村 , 遷離土石流可能會經過的區域

土石流的好發環境 大概需要同時具備3個要素:
(1) 坡度夠大:提供流動的能量(2) 土砂夠多:提供土石流的原料(3) 雨水夠多:土石"流"當然需要有水來混合
那麼,台灣為什麼這麼容易發生土石流?就由這3個條件逐一看起
(1) 坡度大
台灣整個島東西向最大寬度僅約144公里,但卻有近4000m的高山 顯示整體山區坡度陡峭是屢見不鮮。
此外,台灣山坡地面積達73%(水土保持法定義者),可以說台灣相當多地區 具有坡度大的性質。此為其一也。

(2) 土砂料源多
台灣主要促使土石流發生的原料就是崩塌地。所以我們要來看這些崩塌地是怎麼 發生的。
(a)台灣地質年代年輕,岩層壓密的時間不長就被抬升出地表,因此容易風化破碎。 (b)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界線上,板塊作用使得地震頻繁, 台灣每年平均發生1,000次有感地震(等於每天都會有)。地震作用都造成 一定程度的地表鬆動。這個現象在九二一地震當年更加明顯,當年統計 之有感地震次數達3,228次,數據上九二一之後土砂災害的次數與規模都 遠大於過往,這個之後會介紹。 (c)由於板塊擠壓,許多地層構造複雜,斷層與褶皺分布多,弱面易造成岩體破碎。 (d)河川坡陡流急 由於台灣河川長度短,高差大,因此各種侵蝕作用強烈。山區河川的向源侵蝕 與側向侵蝕經常在河岸淘刷坡腳,造成崩塌。(下有圖) (e)人為開發 人為開發是造成崩塌的重要原因,除了開發造成地表植生被砍伐之外,原先坡地 的完整性被破壞後,坡地穩定性降低,容易發生崩塌。

(3) 雨量大
台灣除了年平均雨量大之外,短時間內的高強度降雨日數也多,也就是說大量降雨 集中在幾天,這對坡地與土壤的衝擊非常大。
雨水由坡面入滲 當水分過高,黃色層與藍色層之間過度潤滑 累積在特定岩層(黃藍之間) 導致黃色層崩落
當這三大要件不幸同時發生後,就提供土石流的產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