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人類濫墾山坡地以前 , 土石流就是一種大自然的現象因為地震的造山運動隆起的山 , 被大雨沖刷的土石流沖進海裡千百萬年來不斷在台灣島上演人類會覺得土石流是水土保持的問題 , 其實反而是對大自然了解還不夠只是因為過去的人類不住在這些危險地區 , 所以並沒有留下什麼文獻紀錄但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 , 其實土石流就像火山爆發一樣 , 沒有個週期性但一直存在
地質學家的研究理由主要來自於對銅門村地底的探索推翻了過去的觀念 因為土石流並不像火山噴發會有火光和煙霧 , 如果人類沒有靠近土石流區域在過去根本沒有空拍照片這些紀錄設備的情況下 , 人類也感覺不出有這種東西頂多就是在大雨後上山發現道路坍方了 , 但並不知道大雨中曾發生過土石流近代人類開始移居那些土石流危險區域 , 才開始意識到土石流這種東西
地質學家發現原來銅門村在風災以前建村的地質 , 根本就是過去土石流沖積出來的那是所謂的河川沖積扇 , 是一個土石流沖出來的平原銅門的地質是破碎的片岩片, 不連續面發達, 堆積物的結構鬆散, 雨水滲透率極高當遇到水飽和的時候 , 就會形成一種自然的滑動面這個現象也是為什麼有些橋墩受損嚴重的原因....工程人員以為基樁打入岩層了但事實上當水飽和的時候那所謂的岩層就會變成一團沙
大家都知道中南東部的河川短淺湍急 , 平時水量少 , 但一豪雨整條河水量就非常可怕
可是人們移居的時候多半是晴天 , 那裡根本就是個我家門前有小河的優質地區在一處平原上旁邊有一條小溪流 , 對東部人而言是難得的寶地所以就住下來了結果過了十幾年幾十年遇上所謂幾十年或百年防洪頻率才出現的洪水時人們才知道原來自己蓋的地方是土石流沖出來的沖積扇而土石流又再一次造訪當地 , 你根本事先不會意識到會發生這種事情連帶自己住的地方地質吸太多水飽和並且受到土石流的壓力開始滑動於是就發生整個村被沖走或被土石覆蓋的慘況
現在地質學家對於土石流危險區的警告除了來自上游山區的土石鬆動狀況判斷以外也會研究當地的地層並分析那塊區域過去是不是土石流沖出來的有時候居民住了根本不自覺 , 因為從他們住在那裡以來還未碰過土壤飽和的豪雨所以一但發生時災民都不敢相信自己家竟然蓋在土石流的沖積區上有些人堅持不相信專家的警告不願撤離也是因為他們自覺多年經驗都未碰過的關係但大自然的河道其實是一變再變的 , 河道不會永遠保持相同的路線是會改道的只是人類從它上一次改道後跑去在它原本的河道上蓋房子建聚落等大自然又把河道改回來時 , 災害就這麼樣發生了
面對土石流不可能用建堤防的治水方式去解決 , 因為土石不是水流 , 它會堆積積到高度過堤防它就沖進村子裡了....防不住的疏浚也是針對水 , 土石一來你花好幾個月疏通的地方馬上就堆滿了新的土石唯一安全的辦法就是遷村 , 遷離土石流可能會經過的區域
土石流的好發環境 大概需要同時具備3個要素:
(1) 坡度夠大:提供流動的能量(2) 土砂夠多:提供土石流的原料(3) 雨水夠多:土石"流"當然需要有水來混合
那麼,台灣為什麼這麼容易發生土石流?就由這3個條件逐一看起
(1) 坡度大
台灣整個島東西向最大寬度僅約144公里,但卻有近4000m的高山 顯示整體山區坡度陡峭是屢見不鮮。
此外,台灣山坡地面積達73%(水土保持法定義者),可以說台灣相當多地區 具有坡度大的性質。此為其一也。
(2) 土砂料源多
台灣主要促使土石流發生的原料就是崩塌地。所以我們要來看這些崩塌地是怎麼 發生的。
(a)台灣地質年代年輕,岩層壓密的時間不長就被抬升出地表,因此容易風化破碎。 (b)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界線上,板塊作用使得地震頻繁, 台灣每年平均發生1,000次有感地震(等於每天都會有)。地震作用都造成 一定程度的地表鬆動。這個現象在九二一地震當年更加明顯,當年統計 之有感地震次數達3,228次,數據上九二一之後土砂災害的次數與規模都 遠大於過往,這個之後會介紹。 (c)由於板塊擠壓,許多地層構造複雜,斷層與褶皺分布多,弱面易造成岩體破碎。 (d)河川坡陡流急 由於台灣河川長度短,高差大,因此各種侵蝕作用強烈。山區河川的向源侵蝕 與側向侵蝕經常在河岸淘刷坡腳,造成崩塌。(下有圖) (e)人為開發 人為開發是造成崩塌的重要原因,除了開發造成地表植生被砍伐之外,原先坡地 的完整性被破壞後,坡地穩定性降低,容易發生崩塌。
(3) 雨量大
台灣除了年平均雨量大之外,短時間內的高強度降雨日數也多,也就是說大量降雨 集中在幾天,這對坡地與土壤的衝擊非常大。
雨水由坡面入滲 當水分過高,黃色層與藍色層之間過度潤滑 累積在特定岩層(黃藍之間) 導致黃色層崩落
當這三大要件不幸同時發生後,就提供土石流的產生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