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資料

§ 豐原慈濟宮(葫蘆墩媽) 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日當天下午會舉行遶境,有狀元郎,歡迎大家來鑽轎底。
2.
3. 傳說中青龍及鯉魚噴水有壓制火神祝融的功能,因此一般廟宇都會放置青龍或鯉魚的剪粘作品,慈濟宮也不例外。
4. 豐原早年曾經是響譽全台的木材加工重鎮,很多的木材加工場,在南陽路有大甲林區管理處,以前還有放置木頭的大水池(現在的縣政府大樓),到處都跟木業有關,也因為如此,做為木工祖師爺的巧聖先師魯班公,便自然而然的在慈濟宮佔有一席之位,巧聖先師的神龕前想必有很多木材的從業人員在捻香祝禱吧。
5. 在豐原慈濟宮的左右天井,抬頭往上看,在燕尾脊下方個別有著「蟾蜍」及「憨番擔廟角」。傳說中蟾蜍晚上會出門咬錢回來,所以代表著「財富」;而另外一個是台灣傳統建築裡所稱的「憨番扛厝角」,不過慈濟宮媽祖廟的扛廟角看起來不像是所謂的「番」,而是美國人,根據了解慈濟宮修繕之時大多在於昭和及大正年間,也可能是太平洋戰爭之時,因為台灣被日本所統治,對日本也有認同感,所以對美國也產生同仇敵愾的心情,因此把美國人罰上屋頂去扛廟角。這是不是很有趣呢?下次您如果有到豐原慈濟宮時,別忘了抬頭看看喔!
6. 豐原慈濟宮曾經因日本政府徵收及國民黨的強行霸佔,而遭受到嚴重的破壞,所幸在廟方管理委員會及地方人士的努力之下,經過多次的修復與增建,並保留先人文物,維持主體古風,才有今日具有特色的三百年老廟。在慈濟宮裡面,會發現許多有日本年號的題字及雕刻,但是文字有修改過的痕跡,這是因為當時國民黨政府戰敗逃來台之後,處處打壓台灣人民的自由,包括宗教在內,強行霸佔了慈濟宮之後,以去皇民化為理由,規定把所有日本年號全部改為民國,反正「高級外省人」一句話,「台巴子」就得照做,這無疑是在破壞古蹟文物,雖然後來又改回來,但卻也留下不可抹滅的歷史傷痕。
7. 在豐原慈濟宮的廟門口,我們可以看到大正七年重建時所安置的龍柱,古樸自然,氣象凜然,根據觀察以前的龍柱線條比較簡單,但是所呈現的卻是典雅及細膩。龍柱下方個別有著鯉躍、飛龍,也個別刻有一隻小龍,此小龍為龍頭魚身,相傳古時候有很多鯉魚在黃河力爭上游,只要遊過龍門便可成為龍,而正當在龍門之時便會化為龍頭魚身,稱之為「鰲」。
豐原舊稱葫蘆墩,水質佳,出美女,又有「小蘇州」之譽,以「柴乾、米白、查某水」聞名,俗稱葫蘆墩三寶;可見農業與木業在以前的豐原是最重要的產業。日治時代,日本人看到葫蘆墩米既白又好吃,而獲得天皇所喜愛,又稱豐原為台灣第一米倉,葫蘆墩米遂名聞國內外。農業的發達也是豐原人的驕傲,所以慈濟宮稻香殿供奉的神農大帝對農民來說,也是重要的心靈寄託

1. 慈濟宮的廟門分置四座門枕,各雕以虎、獅、豹、花、鳥等圖像,門枕石的作用在於固定及保護門柱;台灣哩語有句話說:「乞丐趕廟公」,也是跟這門枕石有關,由來是說乞丐會坐在這門枕石上向信徒乞討,久而久之乞丐便認定這是他的位置,而當廟公累了想出來透透氣,坐在這門枕石上時卻被乞丐趕走,這就是所謂的「乞丐趕廟公」。
2. 豐原慈濟宮大殿上的鎮殿媽是多年前從新雕塑的,原本的老鎮殿媽是大正六年重修時雕塑而成,幾年前木雕金身因潮濕有蛀朽嚴重,目前正殿媽聖像是模仿老鎮殿媽的雕塑而成,而老鎮殿媽因雕工細緻,所以仍將祂供奉在文化大樓。
3. 在慈濟宮虎邊廟門的二位宮娥,頭上均作束髮且打雙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紋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墜」,在服飾方面,身披「披帛」飄帶,給人有一種輕盈的感覺;身穿「直領襖」,上有菱形花紋;衣著大袍,腹有「圍腰」加「束」,「束」下懸有「宮條」和玉佩流蘇;手捧茶壺者意為「晉福」;手捧花和花瓶,即為「平安富貴」。
4. 清雍正年間張達京帶領著客家人開發豐原,但是在清道光年間,因為閩、粵械鬥,迫使人數較少的客家人遷移至東勢,也因此東勢成為中部最大的客家城市聚落,客家人留下了守護神三山國王,當然閩南人也不敢褻瀆神靈,便將三尊法力無邊的山神恭奉在慈濟宮,繼續守護著客家先民的後代們以及其他虔誠的信徒。所以慈濟宮裡的三山國王見證了豐原過去一段悲慘的開發史。

慈濟宮的龍虎二邊側門刻有侍神,其為文官門神和祈福門神,這些門神手上捧的東西都有其吉祥寓意;在龍邊的二位門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與「官」諧音,「鹿」與「祿」諧音,組合起來便有了「加官進祿」的意思,也代表著希望進廟的信徒們皆能受到賜福

1. 在慈濟宮後面庭院中,有一日式的建築物「鳥居」。 在日本的神社都有鳥居,鳥居代表著是神界和人間的劃分,算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門」。 當你踏進鳥居,就代表你已經進入的神的世界,所有的行為舉止都必須注意,就好像我們跨進了廟的大門後就不可以亂講話一樣。而慈濟宮會有鳥居的出現,原因無從可考,不過推算慈濟宮修善的時間多是在大正年間,在那時的環境因素之下,會有建造日本的鳥居,想想應該是很有可能的。

1. 踏進慈濟宮,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立於中門上把關的門神,白面的是秦叔寶,黑面的是魏遲恭,為何魏遲恭的臉會是黑的呢?因為他以前是番將,後來投降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麾下,在古代都是以漢人為中心點,外來就是番,番就是一定要黑的,所以魏遲恭會被塑造成黑面;另外可以發現,秦叔寶身上有弓沒有箭,魏遲恭是有箭沒有弓,這可能是李世民對他們存有防備之心吧。秦叔寶與尉遲恭相傳唐代時涇河龍王,因延誤行程致使地方乾旱,人民無法維生,玉皇上帝大怒,命唐太宗宰相魏徵為處斬官,龍王得知此消息,即向唐太宗求援,⋯⋯太宗答應要將魏徵留在身旁來拖過處斬時辰,豈料魏徵入睡元神竟出竅,執行玉帝交代任務將龍王斬首。從此,龍王每到半夜就來向太宗索命,太宗驚嚇而無法入眠,秦、尉二將自願為太宗守門,說也奇怪自此龍王幽魂就不再出現,太宗愛惜秦、尉二將長期不眠守門,乃命畫師將二人繪於門上以護衛宮中安寧,此後宮廷寺廟都仿繪之,後世沿襲,秦叔寶、尉遲恭二者遂為民間傳說之門神。 門神的由來: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門既為其一,周代祭五祀於宮「門」- 每日每時必經之處, 自然加以重視, 祭祀對於門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傳為天神,奉黃帝之命統轄人間鬼怪。故逢農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兩神置大門兩邊,以御鬼怪,消災難。後畫兩神像於門上。逐為門神。門神在漢朝時有三位,一位是成慶,另二位是神茶及鬱壘。至唐太宗時,命畫工畫秦叔寶、尉遲恭二形象於宮掖左右,永為門神,而民間取為鎮邪之用。

1. 豐原慈濟宮廟門的兩側分別為大正八年安置的龍堵及虎堵,牆面石雕栩栩如生,雕工樸拙,上面佈滿了各種特色的龍、虎、人物、動物;譬如龍堵上有著一人拿著「旗」,一人拿「球」,另為虎堵有一人拿著「戟」,一人拿「磬」,這兩個合起來便是比喻「祈求吉慶」。

1. 在閩南,有一個很有趣的媽祖傳說,若人遇難向媽祖呼救祈求時,稱「媽祖婆」或「婆媽」,媽祖就會立刻不施脂粉的前來救人,若稱「天后」或「聖母」,則媽祖就會盛裝打扮,雍容華貴的來救人,所以耽誤點十家,會比較晚才到。所以海上漁民都稱「媽祖婆」,不敢稱「天上聖母」,就是希望媽祖立刻來救海難中的漁船。
慈濟宮是清嘉慶十年(西元一八零五年),由一位少林寺的高僧發起建立的。距離現在已有一百八十多年歷史,是豐原最早的古廟。慈濟宮自嘉慶年間建立後,歷經多次的整修,到了民國七十三年又一次大整修,才有今天的風貌。難能可貴的是,多次的翻修整建,都能顧及原有的廟貌,對於先人歷史文物的創作,也保存良好。在日據時期,它還曾經一度被充為學校。
濟宮兩側偏殿天井盡頭,分祀三山國王、註生娘娘。右廡為「漢壽亭」奉祀關聖帝君,左廡「稻香殿」供奉神農大帝,左廂是文昌殿,主祀文昌帝君,配祀國姓公、巧聖先師、司命灶君,右廂「伽藍殿」主祀城隍爺、配祀福德正神及諸位開山始祖祿位,後殿東南側蓋有慈濟大樓,一樓商場,二、三、四、五樓分置禪房,地下室則設立圖書館

慈濟宮前殿供奉天上聖母,湄洲媽祖奉祀神龕前置有清嘉慶十九年的大神案。兩側配祀千里眼、順風耳,彫刻俊美,是名匠陳駿檉的手筆,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地藏王、地母娘娘、玉皇大帝、三官大帝、釋迦佛祖等諸神,兩側殿廊分置十八羅漢,造型生動,各具神態,是難得的藝術品。據說十八羅漢與觀世音菩薩、兩側護室的神農大帝、福德正神、關聖帝君等神像,都出自於唐山名師巧手。後殿丹墀處有山景水池等,是民國六十三年增建,假山植以花草,綠意扶疏,別具生趣,兩側殿廊一對書卷窗,石窗配以石刻竹節窗欄,分別書有「聽松風」「觀水月」分外雅緻。

慈濟宮創建於何時,無據可考,約在清朝雍正之間,蓋張達京、廖朝孔開築葫蘆墩上下碑圳在彼時也。據傳有位少林高僧,由湄洲朝天宮恭請聖母神像三尊由台灣西海岸之良港梧棲登陸,肩上擔負著神像及行李,行至慈濟宮現址稍憩,要前往東勢或苗栗,將神像及行李擔起時,卻無法將神像提動,於是他便向聖母叩拜求聖筊,奉示要在現址鎮座,因此他便建兩、三間茅屋奉祀。當時治安要靠地方自衛,少林高僧便收徒授藝,漸漸慕名而來者眾多,此地也由幾間茅屋形成部落而成富春鄉,發展成為現在的豐原市。經歷代主持經營已初具大廟規模。
光緒二十一年,日軍據台曾一度被充為學校,迨民國元年地方士紳倡議修繕,推舉林慶通總代申請,募集二萬四千元,民國六年,公選張麗俊為總理開始修繕工作,整建工作長達九年,於民國十四年冬天竣工,耗時雖久而整體廟貌具已完全,如龍柱、石獅、石壁雕刻、花鳥柱、羅漢柱等........。又於民國五十四年第二屆管理委員會再度發起整修,爾後歷經數次整修,皆能顧及原有廟貌,風格依舊。民國七十年整修兩側殿,屋頂並增建前兩側鐘鼓樓,民國七十三年再增建廟口大牌樓


慈濟宮坐南朝北,佔地達數百坪,埕場廣闊,兩側四株老榕,枝葉茂盛,廟口一對銅鑄獅子氣宇軒昂,仿照北京故宮天安門,護門獅的造型,氣派十足,全廟建築是三殿兩護龍式,前殿廟門分置四個門枕石雕以虎、象、獅、豹、花、鳥,樸拙可愛,兩側石壁各有龍、虎、人物堵下圍更分置雌虎爐圖案及其生動,前殿樑柱掛有橫匾:「海陸靖綾」,字體狂運,頗為生動活潑。宮內匾額頗多,而且以大著稱,正殿神龕上的樑柱有十餘尺大匾上書「海國安瀾」,其下有「海不揚波」,匾也有九餘尺。匾額非但以大著稱,更為許多名人所題,如「雍正四年神昭海表、御書」、「同治辛末年,明德馨香、甲子科舉人吳子光敬立」古匾,歷任省政府主席黃杰、陳大慶、林洋港、前副總統謝東閔、前副總統(現任總統)李登輝先生等各有墨寶,留置樑柱。慈濟宮前殿丹墀左右有聯:「慈愛在人間屹鳥閩花當被澤,濟施滿天下梯山航海盡霑恩」是前清工部侍郎丘逢甲親撰,另有「慈孝成神想當年白日化身香骨長留湄洲,濟施謂聖看終古紫雲護駕仁恩普被葫墩」木刻聯,後殿方石殿柱:「觀感匪遙舉眼金剛空色相,音容婉在誠心木偶獻慈悲」隸書聯。神龕聯:「雲結羅漢風吹移步入西天,雪作觀音日照化身歸南海」等,莫不是絕妙好辭,而且筆力猶勁、正、草、隸具一堂,儼然書法展示,令人目不暇給,宮內有兩對石柱與別處截然不同,一對立在前殿,上刻花鳥、鳳凰,一對分置後殿,刻十八羅漢,兩對石柱彫琢精美細緻,極其精彩。

慈濟宮前殿供奉天上聖母,湄洲媽祖奉祀神龕前置有清嘉慶十九年的大神案。兩側配祀千里眼、順風耳,彫刻俊美,是名匠陳駿檉的手筆,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地藏王、地母娘娘、玉皇大帝、三官大帝、釋迦佛祖等諸神,兩側殿廊分置十八羅漢,造型生動,各具神態,是難得的藝術品。據說十八羅漢與觀世音菩薩、兩側護室的神農大帝、福德正神、關聖帝君等神像,都出自於唐山名師巧手。後殿丹墀處有山景水池等,是民國六十三年增建,假山植以花草,綠意扶疏,別具生趣,兩側殿廊一對書卷窗,石窗配以石刻竹節窗欄,分別書有「聽松風」「觀水月」分外雅緻。

沒有留言: